高一化学学科必考知识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读书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读书可以使我们变得更有修养!让我们好好学习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学科必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一化学学科必考知识点1

一、概念判断: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4、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5、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

6、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7、元素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由阳离子变单质),

也可能被还原(由阴离子变单质)。

8、元素价态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元素态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价态,,如:Fe2+),阴离子不一定只有还原性(不一定是态,如:SO32-)。

9、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中有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在H+、Fe2+、Fe3+、S2-、S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用双、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1、双线桥:“谁”变“谁”(还原剂变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变成还原产物)

例:

2、单线桥:“谁”给“谁”(还原剂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

例: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3)分解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4HNO3(浓)=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4)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5)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Cl2+H2O=HCl+HClO3S+6OH-=2S2-+SO32-+3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7)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

2KNO3+S+3C=K2S+N2↑+3CO2↑

2KMnO4=K2MnO4+MnO2+O2↑

2、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1)找四物: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分析四物中亮的关系:特别是歧化反应、归中反应、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3)电子转移的量与反应物或产物的关系

例: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_______;

(2)当有68gNH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生成的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mol。

高一化学学科必考知识点2

1.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4.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6.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高一化学学科必考知识点3

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生成海报
0
分享到: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